海河奔流,見證津沽大地的安瀾新篇。9月25日,天津今年汛期結束。在承擔著海河流域75%洪水入海任務的“九河下梢”,一場關乎千萬市民安危與區域發展穩定的大考正式落幕。
一組數字,標注這場大考的成績:6月15日至9月25日,天津累計承接上游來水73.8億立方米,疊加本地瀝水安全下泄入海98億立方米——這一數字,超過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下泄總量。
面對潮白新河開挖以來最大洪水、楊莊水庫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大清河持續超警49天、141條河道同時漲水的嚴峻考驗,天津依托近年來精心構建的大水網體系,通過提前預泄、科學分泄、沿線禁排等綜合措施,交出了“水庫無一垮壩、堤防無一決口、蓄滯洪區無一啟用”的優異答卷,在守護城市安瀾的同時,有力保障了京津冀流域防洪安全。
藍圖繪就水網規劃與災后重建并行 治水之要,重在統籌。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以戰略眼光布局水網建設。2024年出臺的《天津市水網建設規劃》中,明確了“一軸六河貫通,一環三水互聯,五庫多樞調控”的總體布局,為城市水脈繪制出清晰的導航圖。
這幅水網藍圖,以海河、永定河等行洪河道為“骨干”,以引灤、南水北調輸水線路為“血脈”,以水庫、蓄滯洪區為“樞紐”,系統謀劃防洪、排澇、水環境等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既暴露了短板,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水網建設的重大意義。”市水務局規計處副處長梁鳳建表示,我市將災后恢復重建視為補齊短板的契機,將其全面融入大水網建設整體布局。
為確保藍圖落地,我市緊抓國家政策機遇,累計爭取增發國債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中央資金287.33億元,推動176項重點水務工程提速建設。截至2025年汛前,大部分工程完成主體建設并發揮作用,一張貫通京津冀、對接國家骨干水網的現代化水網基本織就,為城市水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河系治理打通水網之“綱” 河系為綱,綱舉目張。行洪河道是天津水網的主骨架與大動脈。針對部分河道“源短流急”、堤防未達標的安全隱患,我市依托災后重建,對大清河、薊運河、永定河等6條骨干行洪河道進行系統治理。
“以薊運河為例,過去河道蜿蜒、泄流不暢,堤防標準不一。”市水務局重大水務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人張林華介紹,“此次按20年一遇標準,統一治理140多公里河道,加高加固堤防,消除7處險工,并新建薊運河口泵站,行洪能力實現整體躍升。”
水庫與蓄滯洪區是水網中的關鍵節點。一年來,我市大力推進東淀、文安洼等6處蓄滯洪區工程與安全建設,實施于橋水庫清淤和爾王莊水庫增容工程,節點調蓄能力顯著提升。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期間,東淀蓄滯洪區退水長達2個月。汛后,天津市與河北省同步啟動東淀文安洼蓄滯洪區建設,對千里堤、子牙河等百余公里堤防加高加固,并新建改建分洪閘、節制閘等關鍵設施。
“土方施工就是與天博弈。”東淀文安洼蓄滯洪區項目負責人馬銀輝回憶,面對2024年7月大清河泄洪的緊急情況,建設者晝夜奮戰,5天完成圍堰加固,14天搭設3座棧橋,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天津速度”。
截至2025年汛前,全市6條主要行洪河道堤防全線達標,州河、泃河等中小河流完成治理,各區排澇河道全面疏浚,抵御洪水能力得到實質性增強。
生態復蘇織密水網之“目” 河湖水系連通工程是天津水網的靈動之“目”。為提升水生態環境,我市結合災后重建,推動實施永定河生態修復、北運河治理、寶坻水美鄉村建設等重點項目,構建“十一片區”水循環網絡,帶動全市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永定河武清段,記者看到了“治水與興城相結合”的生動樣本。曾經淤積嚴重的河道,通過清淤擴挖實現了行洪能力的倍增;挖出的淤泥變廢為寶,塑造出連綿的生態綠地。
“我們不僅治水,更要‘活水’。”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總經理于國浩說,這一工程統籌考慮防洪、生態、景觀等多重功能,體現了系統治理的新理念。
通過持續進行生態補水,南北運河、永定河等9條骨干河流實現全年有水,12條入海河流水質穩定消劣,水網的綜合效益日益凸顯。
智慧賦能從“人防”到“技防”跨越 7月28日,薊州區楊莊水庫遭遇建庫以來最大洪水。在新落成的調度中心,天津市防汛調度決策支持平臺實時預演不同方案,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撐。最終,水庫極限利用1200萬立方米調蓄庫容,6小時內安全下泄洪水4000萬立方米,最大削峰達36%。
這場精準調度,是天津智慧水網建設的實戰檢驗。面對洪水預見期短、調度決策難等難題,我市建成覆蓋全市的“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網絡,并搭建數字孿生平臺,融合五大河系調度模型與13個蓄滯洪區淹沒模型。
“過去預報靠經驗,現在靠模型。洪水預報精度可達到80%,實現了重大防洪風險提前7天分析研判,洪水過程提前3天預報、預警,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市水務局水調中心防汛調度科科長張民升感慨地說。
水網建設,非一日之功,需久久為功。 站在新的起點,天津水網建設開啟新征程:108項防洪排澇工程加速掃尾,明年汛前一級行洪河道堤防達標率將達99%;雨污合流治理五年攻堅行動深入推進;數字孿生體系持續升級……
從“抗洪”到“調洪”,一字之差,折射出治水理念之變。98億立方米洪水的安全下泄,不僅是一場防汛斗爭的勝利,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生動注解。隨著全國水網體系日益完善,天津正朝著“安瀾、綠色、智慧、高效”的現代水治理目標邁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動力”。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