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界上橋國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數據出現異常。省生態環境部門接報后,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序,聯合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及九江市公安機關開展溯源排查,于當日迅速鎖定并查實非法傾倒污染物的肇事企業。此次事件的快速有效處置凸顯了建立規范化、制度化快速響應機制的必要性。
為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提升重點水域風險防控能力,江西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制定《江西省地表水水質自動站預警和報警處置工作規程》,著力構建“監測、預(報)警、交辦、排查和整改”全流程閉環管理工作機制,為全省水環境安全提供制度支撐。
緊盯風險因子,織密全域監控網絡。近年來,江西省持續加強縣級及以上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重要河口、化工園區下游等敏感區域的預警監測工作,監測對象鎖定為22項有機物和10項重金屬共32項特征風險指標,每月發布占標率預警要情,指導地方迅速排查源頭,有效化解風險,監測預警防范與重大隱患排查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規范四級響應,壓實閉環管理責任。新制定的“工作規程”明確了全省全流域國、省、市、縣、鄉鎮各級500余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點預警報警處置流程,確保責任清晰、響應迅速、閉環運行。一旦數據超過閾值,系統將自動觸發響應。預警報警信息經平臺初步篩查后,第一時間推送至相關屬地生態環境部門進行核實,確保了海量信息中的有效風險信號被迅速識別和傳遞。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在接到信息后,立即組織現場核查和溯源排查工作。對于達到報警級別的異常情況,按規定決定是否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待水質恢復正常,屬地生態環境部門提交完整處置檔案。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對全過程進行跟蹤督辦,確保問題整改到位,實現“監測—預警—處置—反饋”的完整閉環。
提升防控效能,嚴守水環境安全底線。機制的建立,標志著江西省水環境風險預警與應急處置體系邁入體系化、規范化的新階段。通過強化預警響應時效,縮短了從發現異常到啟動現場處置的時間,有力提升了及時發現隱患、精準溯源排查、快速有效處置的能力,為保障全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江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