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態流量能否得到保障,是衡量河湖生態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水利部今日召開的“母親河復蘇行動三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于琪洋答人民網記者問時表示,河湖生態流量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的基本要素,是控制水資源開發強度、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水利部建立河湖生態流量管理平臺,已實現158條(個)重點河湖、268個控制斷面生態流量實時監測預警和動態監管。2024年,全國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98.6%。
“河湖要保證一定的流量和水量,才能維系自身的生態系統健康,也就是我們說的河湖生態流量、生態水量”。于琪洋說,近年來,水利部高度重視生態流量管理工作,強化了頂層設計,推進河湖生態流量目標確定,加強生態流量保障。
近年來,水利部先后頒布出臺了3項涉及河湖、新建和已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技術標準。在此基礎上,先后分四批組織確定了171條跨省重點河湖、546條省內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2024年,水利部部署全面開展河湖和已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工作。截至9月底,已完成七大流域、共計1476條(個)跨省河湖生態流量狀況排查,今年年底前將組織流域管理機構完成跨省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確定工作,實現跨省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全覆蓋。
于琪洋介紹,通過這些工作,河湖生態流量管理方面實現了從零散管理轉變為系統推進、從典型試點轉變為全面推開、從目標確定轉變為實施全方位監管的“三個轉變”。部分常年干涸或斷流的河流實現了有水,部分有水的河流實現有干凈的水、有流動的水,一些重要的湖泊水面面積得到恢復,河湖水生態持續向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
于琪洋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進一步健全生態流量監管的政策、標準體系,加快推進河湖和已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確定與保障工作,切實保障河湖生態用水,維系河湖健康生命,促進人水和諧。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