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東營市防汛抗旱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東營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宏國,東營市氣象局四級調研員馬新建,東營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應急保障中心負責人景巖棟,東營市水文中心副主任張乃鵬,東營市防汛抗旱服務中心主任王新杰,介紹2025年東營市防汛抗旱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今年以來(截至10月24日),東營市平均降水量797.3毫米,比去年同期(813.7毫米)偏少16.4毫米,較常年(553.9毫米)偏多243.4毫米。
    汛期(6-9月),東營市平均降雨量497.7毫米,較常年偏多14%。進入主汛期(7-8月),全市降雨呈現以下特點,面弱點強,例如,在7月22-23日降雨過程中,全市平均降雨量14.8毫米,但局地(廣饒稻莊)降雨量達98毫米,其中丁莊小時雨強達66.7毫米;分布不均,6月至10月24日20時,全市累計平均降雨量714.2毫米,各縣區降雨量分布不均,東營區最大801.8毫米(較常年偏多250.8毫米),河口區最少615.0毫米(較常年偏多59.9毫米)。受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等影響,部分時段出現短時旱象或道路積水,但未出現明顯旱澇或旱澇急轉等旱情和災情。
    完善責任體系,壓緊壓實各級責任。東營市充實各級指揮機構人員力量,市縣(區)兩級全部落實防汛抗旱“雙指揮長”并設立專門機構,市縣(區)兩級防汛抗旱服務中心足額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8名,逐級建立健全內部崗位責任制,強化落實并監督防汛抗旱工作。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明確市縣及骨干河道、閘壩、水庫、泵站防汛行政責任人1061人,落實黃河防汛“三個責任人”132人,確保責任到人、管護到位。印發《關于公布2025年全市防汛行政責任人名單的通知》《關于公布2025年河道、海堤、中心城水系、中心城泵站(井)及蓄滯洪區責任人名單的通知》,落實各級防汛責任人265人,實現“全域覆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推動各防指成員單位立足自身職能定位,建立健全以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防汛抗旱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一把手”第一責任、分管領導直接責任、科室人員具體責任,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協同聯動”的工作架構,確保防汛抗旱各項任務落地落細、形成閉環,筑牢行業領域防汛抗旱安全防線。
    落細“四預”措施,強化監測預報預警。東營市修訂印發《東營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全面細化市防指23個成員單位和11個承擔防汛任務單位的防汛職責,同時各防指成員單位、各縣區(功能區)防指均修訂應急保障預案,實現“職責清晰化、保障多元化、協同高效化”,確保各項防范應對措施在“最后一公里”得到有效執行。完成小清河、支脈河、潮河等31條行洪河道洪水防御方案、超標準洪水防御預案及16座大中型水庫度汛方案修編。建立多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完善智慧水務信息系統,實現氣象、水文等部門預警系統橫向接入,實現基層和中心城區防汛系統縱向串聯,確保災害預警信息及時獲取傳遞。印發《中心城區防洪排澇聯排聯調工作方案》,建立城市河道、水系、蓄滯洪區、泵站聯排聯調運行管理模式,科學降低汛前城市水系和蓄滯洪區水位。雨前,在中心城13處易澇區域提前預置強排泵車和搶險人員。
    強化應急保障,狠抓物資隊伍建設。東營市組織舉辦了2025年全市防汛減災培訓班,設置城市防汛、內澇防汛、黃河防汛和?;髽I防汛等課程,邀請省流域中心、省黃河河務局、濟南市政設計院等部門專家前來授課,培訓人員170余人。同時,圍繞防汛會商、陽河超標準洪水防御、群眾轉移、積水強排和危化企業積水強排等科目,開展實戰演練,提高各部門協同作戰能力和應急響應速度,檢驗搶險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加強綜合性應急搶險和專家隊伍建設,健全以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多災種多類型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調整充實水旱災害防御專家287名,組建防汛應急救援隊伍171支、救援人員8758人,儲備遠程供水、移動排澇車、移動排水泵等防汛裝備20余臺套。修訂完善應急物資調撥程序,落實水利和城市防汛物資倉庫14處,儲備防汛抗旱物資設備142類、245萬余件,為中心城區113個易澇小區發放防汛編織袋88560條,調配市級儲備的6臺移動泵車預置到內澇區域,進一步提升城區低洼易澇路段和小區的排水能力。
    強化隱患排查,確保問題動態清零。東營市按照部門單位自查、重點行業檢查和防指綜合檢查三個層面,圍繞黃河防汛、內河防汛、城市防汛、防洪工程、道路運輸、水產養殖、漁船避險等領域,組織開展了隱患排查整治,分級建立問題整改臺賬,發現并整改完成隱患1918項。印發《東營市水務局縣(處)級干部防汛工作檢查方案》,組織市水務局9位縣處級干部赴全市8個縣區(功能區)開展防汛包保督導檢查工作,排查整改隱患問題36項,筑牢汛期安全防線。推進全市城鄉防汛排澇設施“拉網排查”行動走深走實,部署開展排水管網泵站、城市易澇區域、地下空間、河道溝渠、易澇農田、防汛應急保障排查整治的“六大行動”,建立“三查三看三問”聯動機制,累計排查并整改問題隱患307處,有效提升了城鄉防汛排澇設施整體安全運行水平,獲得省委專班調研時的充分肯定。全面復盤總結去年“8·26”特大暴雨經驗教訓,完成2處易澇點整治,排查梳理18處城區易澇點,落實責任單位、責任人員和應急排水方案,制作易澇點調度圖并實施掛圖作戰。
    加快工程建設,排水設施常態維護。東營市實施排澇“大動脈”工程,黃河路水系連通及泵站建設工程目前項目總進度已完成約43%,其中黃河路-東四路雨水泵已建成使用,解決東四路等重點路段積水問題。市一中片區新建排水泵站建成投用,片區排水防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武家大溝王崗攔河閘除險加固工程實現過流運行,在汛期發揮了很好的功效。加快推進廣饒縣塌河流域綜合治理提升,塌河防洪流量達到每秒247立方米,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實施排澇“毛細血管”工程。針對排查發現的部分河道及水系周邊存在的易澇路段,建設直排入河通道19處,改造立式雨水箅子279個,在東四路、運河路、遼河路等處建設應急集水池13處,定制排水檢查井防墜警示牌215個。常態化開展城市排水清淤疏浚及設施維護工作,累計完成雨水管渠清淤255公里,雨水口清掏6.7萬個,安裝窨井蓋防墜落裝置1.39萬個,現有97座城市雨水泵站全部在汛前完成維護。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強降雨防范應對。7月份以來,東營市共遭遇16輪強降雨天氣。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各類防范應對強降雨工作通知16次,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1次、四級應急響應5次、防汛防臺風四級響應1次。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強化信息上報,先后印發2025年《汛情快報》12期,報送汛情、預警等各類信息76次。加強應急處置,強降雨期間,全市累計出動工作人員7670人次、強排泵756臺次,實現了對強降雨的有效應對。
	    來源:大眾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