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四川省委城市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四川建設發布全平臺開設“四川城市高質量發展”專欄,聚焦“人民城市”本質,依托系列圖文、短視頻等鮮活形式,生動呈現省內各地在城市更新、住房保障、歷史文化保護、基礎設施提升、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實踐成果與鮮活經驗,全面總結展示近十年來四川在城市發展、建設與治理方面的歷史性成就與特色路徑,深入闡釋四川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成果與寶貴經驗。
近十年來,四川省在海綿城市建設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形成了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特色路徑。通過系統化全域推進,四川在提升城市水安全、改善水環境、優化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例。
整體成就與規模 四川海綿城市建設呈現出由點到面、全域推進的蓬勃發展態勢。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城市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比40%以上,累計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991個,完成投資177.5億元。
在示范建設方面 遂寧市是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瀘州市、廣元市、廣安市、綿陽市等多個城市成功入選國家級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四川同步開展兩批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創建,評選確定了20個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縣城)。
在資金投入方面 全省共爭取國家海綿示范專項資金44億元,統籌省級專項資金10.55億元。在2023年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績效評價中,瀘州市、廣元市榮獲最高A類等級評價;2024年,廣元市、廣安市、綿陽市同樣獲得A級評價。
特色技術路徑與模式創新 四川結合自身多樣的地理氣候條件,探索形成了多種適宜本地特點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路徑。
?遂寧市將內澇治理與試點建設相結合,統籌推進城市大小海綿重構,實現海綿建設“連片效應”,探索出海綿城市建設“遂寧模式”,被列入全國優秀案例,國家終期考核獲評“優秀”檔次,額外獲得補助資金1.2億元。
?瀘州市針對沿江丘陵城市特點,提出并實踐了“護山、治水、潤城、共生”的系統治理思路,系統構建梯級雨水滯蓄凈化空間體系,探索出海綿城市建設“六化”模式,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在2021-2023年連續三年績效評價中獲得A類等級的城市。
?廣元市針對山地河谷型城市特點,確立了“1561”海綿城市建設思路,統籌實施排水防澇、雨洪通道、雨污管網、海綿小區、海綿道路、新型綠化“六大工程”,入選“中國海綿城市十年成就展”城市典范案例。
制度創新與可復制經驗 在法規標準體系構建方面 省級層面印發《四川省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四川省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導則(試行)》等文件。德陽、瀘州、廣元、廣安、內江等城市也探索出臺地方性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及配套技術導則。
在示范城市建設實踐方面 瀘州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控3項機制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并率先出臺《瀘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覆蓋項目全過程的智慧化管理體系。廣元市出臺《廣元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等規定,將海綿城市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緊密結合。廣安市探索建立海綿城市建設統籌推進機制,做法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
在系統建設全域推進方面 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將海綿城市理念落實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20個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縣城)目前均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出臺地方條例和管理辦法,修編相關專項規劃等,有效改善城市尤其是縣級城市面貌,雨水綜合利用治理水平明顯提升。
來源: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