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貴州省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主要內容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美麗貴州建設的部署要求,加快補齊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管網設施建設及管理短板,持續改善宜居宜業質量,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主要目標    實施污水管網治理,聚焦重點任務,統籌污水管網規劃、建設和運維管理,強化機制建設,提高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著力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到2027年底,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2024年基礎上提升7個百分點以上,達到68%以上;縣城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達到35%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達到100毫克/升;動態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設施空白區。
    ——落實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到2027年底,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20%的16個縣及興仁市在2024年基礎上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4個縣及貴安新區污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COD)濃度達到110毫克/升以上。
    ——建設改造年度目標。到2027年底,全省建設改造城市及縣城污水管網3000公里以上,每年建設改造1000公里以上。    
二、聚焦重點任務    (一)系統謀劃,科學編制整治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依據最新批復的國土空間規劃,加快編制或修編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規劃。2025年11月底,各縣(市、區、特區)完成編制“一縣(城)一策”系統化治理方案。2027年底,全省形成城市及縣城污水處理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系統管控體系。(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水利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以下任務責任單位均包括各市〔州〕、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二)精準排查,找準管網問題癥結。根據相關技術規范要求,按照不同區域、層級、類型,組織實施污水管網(含提升泵站等附屬設施)排查評估。重點排查設施老化、管道滲漏、混接錯接、淤積堵塞、管道缺失等問題,對設施使用年限、材質、存在缺陷、運行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2025年底,基本形成污水管網問題分級分類整治清單;2027年底,全省基本形成污水管網周期性排查檢測工作機制。(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三)精準施策,推進管網建設改造。依據污水管網問題分級分類整治清單,結合城市更新、綜合地下管網等項目,統籌制定推進計劃,實施三年攻堅建設改造,逐步解決管網存量問題,嚴控增量問題發生。結合污水管網建設改造任務量,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作為優先保障項目,做實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達到初步設計深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資金支持項目建設。2027年底前完成管網整治清單任務,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前完成。(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省委金融辦、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貴州金融監管局)
    (四)統籌建設,嚴格工程質量監管。持續開展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改造質量監管三年專項行動,強化污水管網建設改造質量管理,嚴格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督促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依法依規對管網工程質量負責,確保管網符合標準。相關單位應嚴格執行標準規范,嚴格組織管線工程驗收,鼓勵邀請管網運行維護單位參加驗收。加大污水管材、檢查井等質量監管,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污水管材管件等違法行為。(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
    (五)規范處置,確保污泥全程可溯。建立完善污泥轉運聯單跟蹤制度,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或者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記錄污泥產生、運輸、去向、用途、用量等情況,確保處理處置全過程合法合規。逐步壓減污泥填埋規模,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非農土地利用、干化焚燒、建材利用等多元化組合方式處理污泥,鼓勵處理處置設施共建共享,加快補齊設施缺口。(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    
三、強化機制建設    (六)源頭管控,加強排水許可管理。各地嚴格落實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對排水戶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確定重點排水戶清單。到2025年底,各地對城市重點排水戶全面落實排水許可要求。建立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專項整治“小散亂”排水戶將污水排入雨水箅子、雨水管道等行為,依法查處偷排漏排、超標排放及破壞污水管網設施等違法行為。強化工業廢水排入監管,對于影響污水處理系統穩定運行等情形的,應限制排入或限期退出。排水主管部門可組織或委托專業技術單位開展對排水戶排放污水水質、水量的監測。(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衛生健康委)
    (七)明確主體,落實管網運維責任。各地要完善污水管網建設管理體制和機制,提升管網運行維護能力,健全市政生活污水管網專業運維隊伍,根據當地污水管網的特點、規模、服務范圍等,明確維護要求,制定維護細則,落實污水管網運行維護責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明晰責權和費用分擔機制基礎上將污水管網養護工作延伸到居住社區內部。2027年底前,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的污水管網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和監管機制。(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
    (八)按效付費,探索推進廠網一體。建立健全城市及縣城污水收集處理質量評估標準,將進水濃度等核心指標納入考核,探索構建以污染物收集效能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體系和付費體系。有序推進污水系統綜合治理,打造推廣“廠網一體化運維”污水綜合治理樣板。支持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專業優勢的企業組建排水管網專業化運維企業,將同一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的市政污水管網依法依規委托同一單位專業化運行維護。省級將在相關資金分配上,對推行“廠網一體化”成效較為顯著的地區給予政策傾斜。(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
    (九)數字賦能,提升智能管理水平。加快推進污水系統數字化建設,加強對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和污水管網水質、水量及主要運行參數常態化監測,實現污水系統動態監管、數據共享、綜合調度。加強汛期等特殊時段、人口密集等區段的在線分析,構建污水收集處理基礎數據信息庫,將污水數字化監管納入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監管平臺管理。到2027年底,初步實現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數字化管理。(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大數據局)
    (十)多措并舉,強化資金費用保障。健全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動態評估調整機制,初步形成覆蓋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收費標準,未達到標準的應加快調整到位。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將污水管網運維費用納入污水處理成本,建立污水管網建設費用財政承擔、運維費用價格補償機制。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強化繳入國庫的污水處理費與地方財政補貼資金統籌使用,按照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履行情況,以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水量監督檢查結果,按期核定后向提供污水處理相關服務的單位撥付污水處理費,保障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等設施正常運行。對污水管網建設和運行維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依規視情況給予運營補貼。持續深入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通過收購、控股等方式整合市(州)供排水設施資產,運用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等原則為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提供融資支持。(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委金融辦、人民銀行貴州省分行、貴州金融監管局、貴州證監局、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四、強化組織實施    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建立牽頭部門抓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擬定工作方案,壓實工作職責,細化工作目標,落實保障措施;各縣(市、區、特區)扎實做好污水收集處理建設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并建立項目庫,系統化制定整治方案并經專家評審,由同級人民政府批復后實施,同時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組建省級專家組提供技術支撐,制定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成效評估方案,重點圍繞污水收集率、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等核心指標,對各地整治方案、工程進展、階段目標和實施效果進行檢查評估,并將城市及縣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行動目標任務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工作內容進行考核。
	    來源:貴州省政府